地 址:安徽省蚌埠市蚌埠
工业园区
联系人:王经理
手 机:13865686761
电 话:0552-2823249
传 真:0552-2823249
邮 箱:WLXin999@126.com
慧聪表面处理网:10月18日,世界首艘纯天然气推进的多用途远洋运输船的造船合同在上海签署,即将在中国江苏建造。据介绍,此次签署的两艘NVC405运输船采用罗尔斯·罗伊斯公司全球领先的“环保船舶”设计,由辻产业重机(江苏)有限公司负责制造,将于2013年10月开始由挪威运输公司在挪威西海岸逐步投入运营。“可以看到,业界很多报道都聚焦在这批环保船舶的‘首艘’上,其实远远没那么值得骄傲,因为‘首’的只是制造方,而非设计者。想要真正立足环保船舶领域,掌握核心技术才是关键。”某业界专家一语中的。但无论如何,环保船舶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。其实,与其说这一理念通过上述事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,不如说它从未离开过,而且正越走越近,由环保船舶引发的“绿色革命”一触即发。
绿色技术风靡全球
国际海事组织(IMO)绝对是绿色船舶技术的坚定拥护者。截至目前,IMO提出了涉及25个领域的绿色减排技术,包括动力驱动改进装置、气体燃料、废热回收、风筝、太阳能板、改进船舶吃水/前后倾角、螺旋桨抛光、船外壳涂层、气象导航、航线执行、减少辅机使用等项目,其中大部分技术已经被国外船厂应用,预计技术成熟期在2015—2020年。10月8-11日,在西安召开的“中国船级社长江地区委员会2011年会”上,代表们纷纷将目光聚焦到EEDI(船舶能效设计指数)和SEEMP(船舶能效管理计划)上,两者已被正式纳入“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”,IMO温室气体减排框架下的三个关键步骤EEDI、SEEMP、MBM(市场机制)中,已有两项列入强制要求。“正在全球推进的这场以节能减排为焦点的‘绿色革命’,其影响不亚于19世纪船舶动力从风帆到蒸汽机的伟大变革。”中国船级社总裁李科浚认为。仅就亚洲三大造船国中日韩来比较,中国在绿色、高附加值船舶领域明显处于弱势。事实上,近年来中国在船舶建造过程中,已经部分采用了新工艺、新装备、新材料,这为中国船舶工业迎接国际规则挑战奠定了一定基础。
但据专家介绍,日本和韩国包括EEDI在内等环保船型开发已经进入成熟期,具备接单条件。中国现阶段对这些技术还处于初步掌握阶段,情况不容乐观。研发和创新是中国船厂的弱项,重大技术攻关从研发到应用需要若干年的时间,如果船舶行业放缓绿色船型、绿色技术研发的步伐,届时只能高价购买国外的设计和设备。“我国相关业界紧急行动起来应对船舶绿色技术革命,造船和航运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需要大提速。”李科浚呼吁。
集装箱船设计趋势
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也看到,亚洲区域内不断增长的贸易需求带来的船舶需求,必将也必然加快推进中国绿色船舶的建造步首先,这一趋势会突出体现在集装箱船领域。资料显示,2007年,亚洲内集装箱贸易占全球贸易量的1/5,并从那时起每年增长10%,后金融危机时期又恢复了这一增幅。“所有的预测都显示,亚洲内集装箱贸易将继续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,这将增加市场对4000TEU支线集装箱船的需求。”德国劳氏船级社(GL)海事服务执行副总裁暨亚太地区总裁SteenBrodsgaardLund说。
| 公司介绍 | 公司动态 | 产品中心 | 客户服务 | 客户留言 | 联系我们 | 人力资源 |